水浒传读后感14篇

更新时间:2025-08-11 14:07:55
水浒传读后感14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浒传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水浒传读后感 篇1

《水浒传》主要思想倾向是宣扬忠义。其主要人物宋江被作者描绘成忠义的化身,如宋江刚上山,九天玄女降下的法旨中有“全忠仗义”,排坐次时天上降下来的石碣也有“忠义双全”。 当宋江被立为山寨之主时,他首先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宋江乃言道:“小可今日权居此位,全赖众兄弟扶助,同心合意,同气相从,共为股肱,一同替天行道?? 聚义厅今改为忠义堂。”宋江要把水浒英雄个性“血气刚猛”之无拘无束的侠义引导到“替天行道”的忠义道路上来,使水浒的个体英雄侠义服从于梁山泊集体的忠义。小说以“忠义”为指导思想来塑造宋江,并且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一支“全忠仗义”、“替天行道”的武装队伍。而且小说在歌颂宋江等梁山英雄的“全忠仗义”的同时,也深刻地揭露了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不忠不义”。

“忠义”的基本解释为忠心和义气。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而义呢?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义”字是春秋战国时代注册的专利,见诸儒、墨、法各家文本,主要是一种人际关系规范。然而,在当时和以后,对“义”的诠释和发挥,却歧异不一。简捷地说,统治者认为,你越是服从他,维护他,你就越“义”。而在老百姓看来,水浒英雄的杀贪除霸,劫富济穷,恤孤扶贫,才是他们心中应有之义。这种“义”的存在,使水浒英雄们彼此倾慕,心心相契,共同的人生趣味使他们聚在一起。培育出互相悦好,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情谊。“忠义”作为个体道德行为的当然之则,在正史里是超越具体个人的感性生命的。封建正史忠义观念强调的是道德准则本身的价值,在正史里面往往被描写为履行封建伦常而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水浒传读后感 篇2

“一朝皇帝,夜眠不稳,直使宛子城中藏虎豹,却道蓼儿洼内聚神蛟。”这正是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的暗语。这一百零八将,正是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他们个个身手非凡,身怀绝技,成为北宋末年最强大的。

北宋末年,宋徽宗把朝政交给了蔡京、童贯、高俅。他毛报私仇,害得林冲、杨志等好汉有国难投,有家难回,不得已落草梁山。他们虽然都是犯下弥天大罪之人,但是他们劫不义之财,散给穷苦人民。尤其是为首晁盖、宋江、卢俊义,他们仗义疏财,接济乡亲,最后受朝廷招安,平定田虎,杀败辽国,打败王庆,活捉方腊,立下赫赫战功,但是一百零八兄弟们死的死,伤的伤,病的病,也有不愿受官的。最终宋江却被奸臣迫害,饮下毒酒,葬于蓼儿洼内。

宋江等一百零八个好汉与恶势力斗智斗勇,报效国家的故事,让我不禁想起了郑成功。郑成功的父亲是个卑鄙小人,隆武帝给他那么大的官职,但是他却背叛了隆武帝,还想让他那精忠报国的儿子郑成功一起投降。

但郑成功精忠报国,知道忠孝不能两全,拒绝了他父亲,打击了荷兰侵略者嚣张的气焰,他对侵略者们宣誓:“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郑成功和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一样,除暴安良,精忠报国,他们让侵略者们知道中国人是不会屈服的!

读了《水浒传》这本书,我深深的被梁山好汉们的忠义双全的精神感动了。人生在世无再少,莫将白发唱黄鸡。有生之年,我们即使不能像梁山好汉那样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也应该珍惜生命,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

  水浒传读后感 篇3

话说北宋末年,奸臣当道,许多英雄好汉都被逼上了梁山,竖起了“替天行道”的锦旗,扶困济贫,从此走上了反抗道路。可后来因为宋江的一个“光宗耀祖,大好前程”的封建思想,使得梁山好汉们成为官府的傀儡,在黑暗的官场中,一个个中奸计而枉死。梁山就这么悲剧性的覆灭了。

世人无不唏嘘。但,其中可歌可泣之事又是那么令人荡气回肠、感慨万分。古往今来,行走江湖不外乎一个“义”字。这短短的三笔,却承载了多少儿女情长,肝脑涂地的故事!

记得宋江被宣判死刑送往刑场时,埋伏在人群中的梁山将士们众志成城、倾巢出击,与官府展开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厮杀,殊死搏斗之后,最终救出了宋江。他们的豪气冲天,桀骜不驯,为了兄弟甘愿赴汤蹈火,深深地颠覆了我们心中对“义”的认知。何谓真正的“义”?此时此刻,梁山好汉们已经用自己的行动向后人诠释着﹕为兄弟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即“义”;民心所向,即“义”;善与正,即“义”!

在朝廷眼中,身为“强盗”的梁山好汉们,路见不平,帮助陌生的老汉救她的女儿于水火之中;面对贫困百姓的求助,他们仗义疏财;为了解救兄弟,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他们勇往直前;即使是要在牢笼中度过一生,又或是在断头台上结束生命,他们也敢作敢当……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义”字,用自己的生命来演绎了“义”字。此时此刻,“舍生取义”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代表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正义,代表了那至高无上的精神!

即使在最后,他们悲惨地死去了,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成与败,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所做的一切,他们那至死不渝的忠,他们那比山高比海深的情……那份高尚忘我的义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将永远回荡在人间,这才是真正重要的!

那些长眠于地底之下的梁山英魂们啊,你们虽然死了,但你们的魂却深深地活在了我们的心中。就算你们再沉睡一万年,也仍会被后人永世传颂。因为,你们是永垂不朽——“义”的化身!

  水浒传读后感 篇4

在历代封建专制统治者眼中,“造反”都是大逆不道的,“造反”者都是杀人放火面目狰狞的妖魔鬼怪,但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却反其道而行之,为那些所谓的造反者树碑立传,并渲染他们豪情壮志而且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使他们成为我们心中的英雄人物。

《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梁山就有一百零八将,再加上其他陪衬人物,有几百人之多。这些人大都形象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尤以林冲,鲁智深,武松,吴用,李逵,宋江等人最具神采。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为武松和吴用。

武松是清河县人,是排名第二,江湖上人称武二郎。幼年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成人。井冈山打虎后任阳谷县都头,后又因斗杀西门庆,潘金莲,刺配孟州,又因血溅都监府逃至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打青州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步军十头领之一。他的性格特点我十分喜欢,他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崇尚忠义,有仇就报,有恩必报。从为武大郎报恩开始,他醉打蒋门神,斗杀西门庆,大闹飞云俌,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一步步走向反抗道路,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的一个。

吴用是晖城县人,表子学究,道号加亮学生,人称智多星,财主家门馆教授。智取生辰纲的组织者,我觉得他好厉害 ……此处隐藏3688个字……爽洒脱、声张正义、打抱不平。

他在军中看透了其腐朽荒淫的本质,故而能走向反抗的道路。《水浒》吸引人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情节。它的情节,扣人心弦,紧张生动。如“雪夜上梁山”、“大闹清风寨”、“三打祝家庄”等。

比如,一提到武松就想到“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将蒋门神”、“血溅鸳鸯楼”,说到林冲,就想到“误入白虎堂”、“判刺沧州道”、“风雪山神庙”等不幸遭遇。《水浒》虽是一本相当久远的书,但它以其独特的精神、人物、情节吸引着一代代读者,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水浒传读后感 篇11

这个假期里,我有幸读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水浒传》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宋江因为被朝廷压迫而登上了梁山,众好汉推选他为梁山泊的老大,他们便到处起义,抗击朝廷。后来梁山泊的好汉受了朝廷的招安,又奉宋徽宗赵佶之命去镇压方腊的起义军,虽然方腊的起义军被镇压了,但是梁山泊好汉们却是“鸟飞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好汉们走的走,死的死,没有太好下场的。

许多人都认为宋江是一个英雄汉,但是宋江这个人物形象在我的心目中并不怎么样。

宋江是一个做作的伪君子,当他“请”卢俊义上梁山时,宋江甚至还演戏,假装让卢俊义当老大。这和刘备当年摔阿斗一样,无非是收买人心,提高自己的拥护度罢了。要不然,以卢俊义的名声、人缘还有实力,早就当上老大了。

宋江还是一个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草包。他能当上老大,纯是靠他的假仁假义。宋江其实并没有什么真本事,出谋划策是吴用,率兵打仗是卢俊义,那宋江呢?只不过是坐在太师椅上听着报告罢了!

宋江是一个特别自私的小人,当他喝了高俅的毒酒后,还拉上李逵一起喝,使得李逵成了宋江的陪葬品。而这原因却是宋江怕自己死后,李逵会联合好汉们再次造反,这样会“玷污”自己的名誉。他自私到竟然把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好兄弟给毒死了。

宋江是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正是因为他禁不住诱惑,才当上了朝廷的走狗去镇压方腊。呜呼!除了宋江以外的可怜的一百零七位好汉,在宋江这个伪君子、草包、小人的带领下,成了封建朝廷消除异己的刽子手!哀哉!

  水浒传读后感 篇12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水浒传读后感 篇13

《水浒传》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吸引我急不可待地去探寻、汲取、欣赏、感悟他的魅力。

听爸爸说,初次与《水浒传》见面,我只有九个多月,我和他可以说不打不相识,一见面就狂啃狂撕,那“吱~吱~吱”的撕纸声,逗着我笑个不停,只要一看到《水浒传》,我更哭闹着啃撕,非把他五马分尸不可,爸爸百思不得其解,只好把《水浒传》藏了起来,不让我们见面了。

直到我5岁时,看见爸爸在闲暇之余手不离《水浒传》,引起我强烈的好奇心,便缠着爸爸讲《水浒传》。“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那见义勇为,拔刀相助的一百零八个梁山好汉降伏了我,只要一有机会,我就会捧着《水浒传》要求家人读给我听,为了练武松的铁砂掌,我每天跑去米缸里猛戳小手,指头戳破了直流血,爸爸只好把《水浒传》又藏了起来,不让我们见面。

今年的暑期,我在家中的书柜里发现了他,打开《水浒传》,一百零八个好汉各具特色,栩栩如生,看看李逵的外貌描写:“不搽煤墨浑身黑,似着朱砂两眼红。力如牛猛坚如铁,撼地摇天黑旋风。”一个凶神恶煞般的黑大汉已经站立在我眼前,再看看公孙胜:头绾两枚胡松双丫髻,身穿一领巴山短褐袍,腰系杂色彩丝绦,背上纹古铜剑。白肉鞋衬着多耳麻鞋,绵囊手拿着鳖壳扇子。八字眉,一双杏子眼;四方口,一部络腮胡。精彩的人物描写增添许多神韵,更让我回味无穷,只要一看《水浒传》,更忘了时间、忘了吃饭、忘了睡觉……

《水浒传》穿越漫漫的历史长河,至今依旧闪耀着光芒,这就《水浒传》神奇所在。

  水浒传读后感 篇14

今天下午,我读完了《水浒传》这部古典名著,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水浒传》中的梁山弟兄们,个个身怀绝技,性格特点也十分鲜明。像黑旋风李逵,他做事十分鲁莽,但他却很正直,也很讲义气,是梁山泊不可缺少的一员虎将。还有那机智过人的智多星吴用、武艺高强的豹子头林冲、能够呼风唤雨的入云龙公孙胜等,他们都是我心中最崇敬的偶像。

在《水浒传》里,我最讨厌朝廷中的奸臣,因为他们不但阻止梁山好汉们招安,而且还在梁山好汉招安立功后,想尽阴谋诡计,毒死了两位大功臣——宋江和卢俊义。所以,我十分地痛恨和讨厌他们。

《水浒传》中,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治国的宋江却做了梁山第一把交椅。很多人会问问什么?的确,宋江他论文论武都不及梁山的弟兄们。但是,宋江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忠义。宋江不仅对梁山好汉讲义气,对朝廷也是忠心耿耿。比如,当奸臣派使者赐给宋江毒酒时,宋江坦然地说“朝廷可以不忠于我,但我却不能不忠于朝廷,朝廷赐我死,我便死。”并将毒酒一饮而尽,从容就义。就因为宋江的忠义,梁山弟兄们才信任他,并尊他为首领;就因为宋江对朝廷的忠义,皇帝才放心让他去杀敌,去帮助朝廷平定江南之乱……也就是说,宋江要是不忠不义,就没有他最后的结局。

《水浒传》不愧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反映的北宋末年的社会状况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它所刻画的鲜活的历史人物却穿越了历史的时空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更好地去品读经典、了解过去。

《水浒传读后感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